2020年,人民币 走出了一波“先贬后升”的行情。进入2021年人民币也是“涨声”依旧,1月4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单日大涨近800点。1月6日,人民币持续走升,对美元中间价上调156个基点 ,报6.4604,创下2018年6月20日以来新高。1月20日上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836元,较上一交易日(1月19日)的6.4883元上调47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民币迎来了2021“开门红”,但人民币的升值也给外贸出口 企业 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人民币的升值让我们公司 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汇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企业的利润 空间。”浙江某民营出口企业 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道。
有数据显示,当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 占比60%、国际支付 使用44%、金融衍生品占比90%,此外,在跨境贸易中有超过70%以美元结算。随着人民币升值,这会使得外贸企业收到美元不少,但换成人民币就出现了“缩水”的情况。
针对汇率变化,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以减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光大银行 金融市场 部分析师 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有一定的工业 制造业 部门仍处于全球产业 价值链中下游,人民币汇率 的变动对于外贸是把“双刃剑”,尽管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口原材料 等成本 ,刺激了国内在境外的消费支出,但影响程度还是要看全球疫情防控情况与需求状况。人民币持续升值或短期升值过快,势必削弱我国出口整体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低附加值、利润率薄和外需依存度高的中小外贸企业。因此,未来外贸企业与金融机构需要协同创新,充分利用外汇 衍生工具加强汇率管理,但要避免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外汇投机。
中国外汇投资 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首先,企业要加强金融层面或者汇率层面的思考,去了解行情、看透行情,提前做一些行情的评估和预测。第二,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针对企业自身的需求进行适当结汇。第三,企业可以增加一些办法,比如,适当开展远期结汇业务等。“从近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去思考,可以帮助外贸企业去应对人民币升值。”谭雅玲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外贸企业应该考虑多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努力规避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他货币进行结算,适度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此外,外贸企业还可以采用“锁汇工具”(即远期结售汇 ),通过远期等工具将远期汇率锁定,以降低汇率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是正常的,这说明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有升有贬、双向浮动成为常态,发挥了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也为央行根据我国经济形势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